看“科特派”如何在田野大地上开辟创新赛道(2)

从武夷山起步,再到建瓯、建阳、安溪等茶叶主产区,廖红团队建立了多个优质高效生态茶园示范点。目前,全省生态茶园示范面积累计逾万亩,辐射面积超过10万亩,对接40多个合作社、茶企。

农业基础研究成果的运用,带来茶园的生态高效。而标准化的推进,则提升了茶叶的市场竞争力。

“标准是科研成果转化的关键。保持中国茶叶在市场上的优势和竞争力,就必须构建起‘从茶园到茶杯’的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且每个环节都要做到标准化。”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孙威江说。

孙威江,我省首批省科技特派员,资深国际茶叶标准化专家,多年来致力茶叶标准体系的建立。

在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台湾茶企种植台湾高山乌龙茶近5万亩。“以往,台式乌龙茶只能套用福建乌龙茶的标准,但两岸在茶树品种、栽培技术和加工工艺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标准缺失带来销售受阻,茶企锐减。”在闽台商、漳平鸿鼎农场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志鸿说,“是《台式乌龙茶》《台式乌龙茶加工技术规范》这两项国家标准的出台并实施,解决了我们无标可依的问题。”

这背后,有孙威江的大功劳。

2019年,孙威江与福建省市场监管局有关人员一起深入台企调研,提出建立台式乌龙茶标准体系,由福建农林大学牵头研制,邀请在闽及兄弟省份的台资茶企、台湾地区的茶叶科研机构、台湾农会等组织共同参与。次年,由两岸人士共同完成的《台式乌龙茶》《台式乌龙茶加工技术规范》两项国家标准出台并实施。

目前,孙威江已牵头制定了25项国际、国家标准和行业、地方标准,涵盖我省主要茶类的品种、栽培、加工、产品、储存等各个环节,为茶产业发展添动力。

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的福建农林大学推动科特派助力产业发展,启动茶产业链科技创新和服务体系建设,在福建茶树种质资源研究与创新、茶叶安全生产与标准化等五个领域取得新突破,把科研成果牢牢扎根大地。

平台创新打通“全链条”

“有了科研平台的支撑,科特派团队打通人才链、创新链,才能深度服务地方产业。”

“胡老师,最近的菇菇脚有点不直,怎么办?”

新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