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已有213个产品加贴“鹭品”标识上市销售 其

●我市已有213个产品加贴“鹭品”标识上市销售

●品种涵盖米、油、肉、水果等民生大宗产品和土笋冻等地方特色食品

  超市内,贴有“鹭品”标识的洛川高原苹果新鲜上架。(厦门日报 王协云 摄)

厦门网(文/厦门日报 陈泥 通员 刘伟程 刘启国 图/市市场监管局提供 除署名外)走进元初食品磐基中心店,在冷藏柜里,一盒盒贴着“鹭品”标识的冰鲜黄牛肉格外显眼,水果摊上个头差不多大小、红艳艳的洛川高原苹果,以及货架上的大红袍茶叶等,也都被贴上了“鹭品”标识。“原来只知有‘供港蔬菜’,现在在厦门的商超也能看见上市标准更严、价位适中的高品质‘鹭品’产品,吃得安心的同时也倍感骄傲。”前来买菜的市民刘女士拿着两盒“鹭品”冰鲜黄牛肉,边结账边对说。

厦门80%以上的食用农产品从外地输入,食品安全输入性问题一直是影响市民群众“舌尖安全”的重要因素。2019年,厦门市委市政府明确将供厦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工程列为食品安全十四大重点工程的首要工程。作为供厦食品标准起草机构,厦门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出台了《供厦食品评定规范》《供厦食品“鹭品”标识使用办法》两项制度,为企业自愿申请供厦食品“鹭品”标识提供机制保障。

从市食安联获悉,自今年8月首批“鹭品”产品与市民见面以来,相关产品以其高标准、高质量日益受到市民青睐。目前,已有213种产品经过严格评定,陆续加贴“鹭品”标识上市销售。

制订高于国标的供厦标准 带动食品全链条产业升级

“食品安全标准既是衡量食品安全状况的‘标尺’,也是防范食品安全风险的‘防火墙’,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市食安办主任、市市场监管局局长许国华说,建立供厦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就是要拉高质量安全线,引领和带动输入厦门的食品整体安全水平提升。按照市委市政府实施食品安全战略的部署,厦门市食安办、市市场监管局在全省率先构建适应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食品安全团体标准,以米、面、肉、食用油等关系民生的大宗食品为重点,制订高于国家标准的供厦食品安全标准。

供厦食品安全标准是如何制订出来的?市食安办常务副主任、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饶满华介绍,供厦标准均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民政部出台的《团体标准管理规定》要求,经过立项、起草、指标对比、数据核验、征求意见、审查等程序,并通过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审核,才能予以发布实施。每一项标准,均是在市食安办委托下,由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组织行业协会、业内专家和企业代表,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为基础,借鉴国际、香港和台湾地区以及供港食品、供深食品等系列标准,依托厦门市标准研究院的标准数据库,同时结合对国家、省、市三级食品抽检大数据的分析,充分听取专家、企业各方意见后研究起草制定的。标准草案还须经市食安办组织专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修改完善后方可进入发布流程,确保标准的科学性、严谨性和适用性。

新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