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坑里“长”出绿色生机 福建省矿山修复工作扎(3)

从紫金山顶往下走,曾经灰蒙蒙的堆渣场,早已改造成郁郁葱葱的植物园、矿山公园。通过新旧照片对比,得知,占地50亩的植物园绿地此前是陡峭的排渣场,紫金矿业投资700万元,将其改造成集司法科普、游览游玩于一体的生态公园。

为加强政企联动,龙岩中院在紫金矿业集团总部设立“环境资源司法实践基地联系点”,以司法助力矿山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推动龙岩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同时,上杭法院通过在紫金山矿区设立生态巡回审判点、共同打造法治文化长廊等,创建“法治矿山共建园”。

在我省法院的大力支持下,紫金矿业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融入绿色矿山建设中,坚持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统一,持续投入水土保持修复资金,建成了多个国家级绿色矿山、矿山公园。

手记

建绿色矿山 守绿水青山

□本报 严顺龙

从福州出发,经大田、永安到上杭,在绿水青山中,一路看在建矿山、访废弃矿点,越看越淡定,越看越有信心。

客观地说,曾经的采矿行为,为一方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给当地造成了一定的生态破坏。近年来,在省市县三级法院的长期司法关注和积极助力下,各地矿山的修复工作扎实推进,因地制宜走出了不同的治理路子,在补上生态欠账的同时,创造性地打通了“两山”转换通道,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一路走来,我们看到了“先发展后治理”走过的弯路,也看到了“边开采边修复”带来的变化。放眼未来,我们要进一步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推动发展。

新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