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总结提出宝贵的‘晋江经验’”(3)

1994年,中国农村发展道路(晋江)研讨会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及九个省的“三农”问题专家参会,把各地的发展模式放在一起交流比较。晋江模式和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都不一样。晋江模式以市场调节、股份合作制、外向型经济为主,同时兼顾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由于晋江模式特别适合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尤其是高度适合晋江本地的实际情况,因此得到费孝通、陆学艺等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

1995年,习近平同志担任福建省委副书记,开始分管全省的农业、农村等工作。上任后不久,他就来晋江调研,听取我们的工作汇报。我汇报说:“晋江农业的比重只剩下百分之三点多。”习近平同志对这个情况很重视。他说:“晋江这些年发展得比较快,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我们国家始终是农业大国,还是要更加注重农业的发展,否则恐怕会导致发展不平衡。乡镇企业确实给地区发展带来了巨大贡献,但不是大家都要到乡镇企业中来。无农不稳,在产业结构里始终不能忘了农业这一环。”

之后,有一次我汇报了整个泉州市的扶贫工作。习近平同志就问:“泉州现在还有多少个贫困村?情况怎么样?”我回答说有259个,并列举了一些数据来说明这些村的情况。习近平同志说,与很多地方对比,你们不能叫贫困村,应该说是发展滞后村。我继续汇报说:“泉州市委、市政府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市长跟随省长抓唯一一个国家贫困县,三个副书记分别挂钩抓3个贫困乡镇,四套班子全部成员责任到人共同抓这259个发展滞后村。我们实行‘一村一策’,对每一个村都进行过实地调研,针对各村的实际情况拿出切合实际的方案来加以扶持,提供合适的项目来帮助他们,现在的效果还在继续跟踪。”习近平同志对我们的这些做法表示肯定。他说:“扶贫脱贫不容易,有的老百姓已经脱贫了,或许又会因灾因病返贫,所以我们的工作一定要扎实,一定要注意跟踪,注意兜底。”

习近平同志强调农业的重要性,同时对泉州的工商业也很重视。他强调“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在招商方面经常给我们以支持。泉州市比较发达,特别是晋江这样发展快速的地方很受投资者青睐,习近平同志原来工作过的陕西、河北、宁德等地的同志有很多项目想到泉州寻求合作,他就专门介绍这些同志到泉州来找我,每次他都会事先跟我联络,要我好好接待、协助招商。这对地方和泉州的发展都很有积极作用。

新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