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绿色生活真美!走进三户上榜“绿色家庭(2)

赵文洁说,母亲每周一、周四要去上课,周五去街心公园参加慈济环保活动,几乎成了鼓浪屿废旧品和垃圾回收的“形象大使”了。

关键词:爱护

家里建起“都市花园” “百草园”之梦照进现实

●出镜人物

毛通双,48岁,厦大数学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宋雪飞,44岁,思明区税务局征管科科长;毛卓睿,5岁,第八幼儿园大班。

●地址 思明区湖滨中路

●心愿 希望女儿如愿以偿考入理想学校的生态环境专业,期待厦门大学生态学科在本轮学科评估中“冲A”成功。

  厦门日报林路然(左一)在受访者家小花园中认识植物种类。

厦门网(文/厦门日报 林路然 图/厦门日报 林铭鸿)“除了我们家院子,我只在植物园见过这么大的酒瓶兰。”宋雪飞指着两棵两米多高的树自豪地说,这酒瓶兰全家人种了20多年。酒瓶兰旁有健壮的树葡萄,鲜艳的三角梅攀上围墙,再远一点的地方还有枇杷树、杨桃树、芒果树、莲雾树等。“前阵子我们还种了金钱桩。”儿子毛卓睿兴奋地朝刚在泥土中安家的植物喊道。“池塘里还有鱼和乌龟。”牵着毛卓睿,毛通双笑着介绍,周边的白鹭常来光顾池塘,抓鱼吃,乌龟没有天敌,成了“常住居民”。有一回,他在土里发现了蛋,没过多久,小乌龟就破壳而出了。

院子正中间一个石拱门上写着“百草园”,院子里精心布置的鹅卵石小径、圆形池塘,以及生机盎然的多样动植物,都让“百草园”三个字化成现实中的“都市花园”。

毛通双说,最近他刚刚调任厦大数学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此前他已在环境与生态学院工作多年,几乎每年假期都要带领师生们开展社会实践活动。2018年,毛通双和学院其他领导带领“生态经济共享发展”博士团到罗源,对罗源湾红树林海岸公园的红树林植被、鸟类、鱼类、地形地貌、滩涂养殖等进行综合调研。当时是夏季,师生们每天起早贪黑,一干就是好几天,最终提出一套兼顾红树林修复和当地居民养殖增收的操作方案,为当地居民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出谋划策。下潭尾红树林湿地公园作为厦门红树林养护的一张名片,毛通双近年来经常带领学生前往调研实践,今年初,在环境与生态学院建院10周年之际,厦门市海洋发展局与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双方今后将开展更深入的产学研合作。

新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