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福建(二十):“习近平同志提出‘(5)

闽宁帮扶的很多具体做法,是习近平同志开创的。闽宁对口帮扶期间,福建共派了17批、大概1000多人次去宁夏,为宁夏培训很多教师。宁夏每年有4万多工人到福建务工。福建财政累计给宁夏补助5亿多元,并且还十分注重宁夏企业发展。福建的优秀企业,在宁夏的就有5000多家,每年所上缴的税收10亿多元,安置了当地劳动力10万人左右。

那个时候,每年福建都会和宁夏召开一个协作会议,并且福建还派了专门的干部去宁夏固原挂职。宁夏有什么要求,具体有什么困难,挂职干部就回来汇报,我们根据他们的要求,然后提出相对应的政策措施,尽我们所能帮扶宁夏。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积累的扶贫工作思路,自然也应用到了对口帮扶宁夏的工作当中。1997年,习近平同志参加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第二次联席会议后,去“贫甲天下”的西海固考察,提出将西海固移民搬迁到银川,先搞一个试点,打造具有样板意义的闽宁协作示范村,让移民迁得出、稳得住、致得富。现在,昔日8000多人的贫困移民村已发展成为人口6万多的小镇,这个小镇的名字就叫“闽宁镇”。闽宁镇也因而成为我国贫困地区通过对口扶贫协作走向全面小康的成功典范,成为对口扶贫协作“闽宁模式”的一个样板。

从宁德的“造福工程”,到闽宁协作示范村,习近平同志抓扶贫工作一直扎扎实实、卓有成效。他非常强调产业扶贫的重要性。道理很简单,如果没有产业支撑,老百姓就没有事情做,也就没有工资,生活无法稳定,也富不起来。

习近平同志现在的很多执政理念,在福建时期就已经在实践了。随着工作的变动、职务的提升,他把这些经验又带到不同的地方,并与当地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产生了良好效果。所以,他在福建工作期间积累的很多工作经验,对以后的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扶贫工作与“山海协作”“对口帮扶”都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采访组:请您讲讲习近平同志是如何推动长汀水土保持工作的。

徐登峰:新中国成立后,福建历届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长汀水土保持工作。据记载,长汀水土流失的历史至少已有200年。长汀生态环境最恶劣的时候,四周山岭尽为赤红色,夏天地表温度高达76℃,可以烤熟鸡蛋、灼枯植物,因此得名为“火焰山”。1983年4月,时任福建省委书记项南同志考察长汀,对河田等地严重的水土流失状况感触极深,认为它直接威胁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非治理不可,初次商议并提出了治理计划和措施,还写下了《水土保持三字经》。

新闻聚焦